色彩风格

汉阳:青蓝结对教什么?怎么教?教成什么样?青年导师有话说

【字号:    】        时间:2025-03-20      

  本网讯(通讯员  李炜)汉阳区检察院树牢全局人才观、全员人才观,深耕细作“阳检有曰”育才工程,创新检察实务导师制度,“一对一”制定培养计划,探索形成在学习中淬炼、在履职中历练、在实战中锻炼的专业化人才建设体系,帮助检察新人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2024年8月,6名青年干警与6名检察业务骨干跨部门结成师徒,传承精神,共赴成长。半年过去了,让我们听听师傅和徒弟们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导师:李炜


  去年8月,通过导师制,我和检察官助理何悦结为师徒。曾经我一度认为我们之间可能只是形式上的结对,不会有实质的结果。但随着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明确的培养目标,随着中期考核、成果晾晒如约而至,随着她一篇篇调研论文发表,一件件典型案例、精品案件被评选采用,越来越频繁的互动让我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的力量。

教什么?

以“职业品格为根、业务能力为干

  我始终相信,基础的办案能力可以速成,但高尚的职业品格必须细磨。作为刚入职不久的干警,把握方向很重要,这是“导航仪”,于是,学习党中央和上级院的精神是第一步,也是必修课,每当上级发布新政策、新案例,我会第一时间转发给她,也促使我第一时间自主学习,探讨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政策学习磨砺法治初心,锚定监督坐标,学会把“国之大者”化成一案一策的监督智慧;通过案例学习,学会从个案到类案贯通,监督思维也自然开阔。

  接着,规范办案成为第二步,它是“压舱石”,结合我自身从事案管工作,日常办案的规范操作既是我们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对她的基本要求,从案卡填录、流程预警到评查中常见问题,通过点滴浸润把规范刻进工作习惯,让她明白“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道理,也希望于她“求极致”的品格。

  最后,思维能力训练是第三步,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提高执政本领的高度,对全党提出了坚持“七大思维”的重大战略要求,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发展的“动力和引擎”,特别是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理念引导下,要锻炼系统思维,做到不孤立办案、机械办案,注重三个效果的统一,善于总结,发现规律。锻炼创新思维,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锻炼底线思维,依法办案,做好风险防控,廉洁自律,不碰职业红线。通过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涵养她“敢担当”的底气。总而言之,就是让她记住“办案是技术,更是艺术;能力是枝干,品格才是深扎大地的根。”

怎么教?

在“共修行”中锤炼过硬本领

  带教不是复印机,而是3D打印机,它从来不是机械复制,而是跨域式的重新塑造。我从两次经历谈谈我的认识,一次是带着她写一个上级院征集的侦查活动监督典型案例,案子是她跟着检察官办理的,初稿更像是“案情说明书”,我发给她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和侦查活动监督典型案例汇编,让她像法医解剖一样,从表皮、肌理、骨骼,一层层拨开看门道。带着她回到办案过程中进行“灵魂三问”:这个案子捅破了哪个法律监督痛点?解决了哪类司法办案误区?能给同行什么样的药方?然后从基本案情梳理、要旨提炼,到规则阐释、典型意义,对撰写的案例进一步拆解后重新论述。完成后再进行反向“挑刺”,让她从不同读者的角度“自己打自己”,切除思维的盲区,重构论证的逻辑,避免自说自话,一篇案例经过十多次的反复修改,最终得到上级肯定。

  还有一次是撰写一篇调研论文,去年我在进行案件质量评查和质效分析研判时发现,近年来办理的帮信罪案件频发,但对此类犯罪涉案财物处置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比如说该罪相对不起诉率较高,但承办人在作出不起诉时往往忽视对被不起诉人违法所得的追缴,导致可能存在犯罪人在被不起诉的同时还因违法犯罪而获利,帮信罪违法所得在处置方式、范围和程序上还存在诸多问题,而她在日常办理此类案件中也曾陷入泥潭,于是我就从帮信罪违法所得的处置破题定向,和她一起开展研究,从数据收集到观点交锋到理论破壁,三个月的时间,我们架起了从实务难题到调研课题之间的桥梁,论文成果也即将在知名期刊发表。而这篇论文只是起点,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深挖这个课题,从检察视角出发,以检察主导视野下的涉案财物处置实务检视和机制构建为题继续开展研究。记得论文完成时她说:希望三个月来的一堆办案牢骚,能够成为改变规则的微弱力量。很庆幸带教的何悦是一个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很强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我更多地起到引导和督促的作用,可以说,导师只是搭建脚手架,而徒弟盖起的是新大楼。

教成什么样?

让徒弟成为理想的检察官

  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承既有标准,更要突破传统框架,我看着她从“跟着走”到“领着跑”,欣慰的不是她学会了多少技能,而是想象着她假以时日会成长为我未曾想象的模样。相信经过努力,她一定能成为一个具有健全司法人格,专业能力精进,能说会写善干敢担当的检察官;她不仅是证据分析师,也是矛盾调解员,还是社会治理官;她会成为跨界生长的“法治新物种”,掌握心理学,拥抱高科技,更会传播检察好声音;她会超越期待、超越经验、超越角色,成为兼具专业深度、人文温度和时代高度的理想型立体化的检察官,这是我的理想,也是她的理想。而带教的价值,正是在传承中超越,在超越中续写新的检察史诗

责编 代琪

编审 花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