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城郊院:打好人才培养“组合拳” 激活青年干部一池春水

【字号:    】        时间:2024-10-29      

  本网讯(通讯员 李跳 周利)金秋送爽,硕果盈枝。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武汉市检察机关刑事执行检察业务竞赛中,城郊院荣获“优秀组织奖”,3名检察干警获得“武汉市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标兵”称号,2名检察干警获得“武汉市刑事执行检察业务能手”称号。

  良苗需要沃土,沃土成就良才。人才辈出的背后,离不开武汉城郊院推出的系列人才培养举措。结合高质量发展目标对人才的需求,该院分党组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做好“引路者”“孵化者”和“赋能者”三重角色,厚植横向复合培养、纵向竞争择优、全面提升素能的选育管用环境,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刑事执行检察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提供轮岗交流“平台”,培养复合型检察人才

  院分党组时刻关心优秀青年人才,扎实推进核心骨干培养,善用轮岗、借调、挂职等交流方式,搭建人才流通渠道,打通横向发展通道,力争从实战中磨炼干警的经验广度、全局高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结合工作实际,该院开展人员轮岗交流2次,覆盖面高达90%;选派4名干警分别在湖北省检察院、武汉市检察院、武汉市委组织部学习锻炼;选派2名干警分别在区检察院、社区街道挂职交流。如,本次竞赛“武汉市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标兵”罗舒丹同志,即是由检察业务骨干轮岗到综合部门开展复合型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典范,敢于走出既有专业舒适区,勇于接受新挑战,最终实现了从专业深耕到一专多能的转变。

  用好教育培训“讲台”,破解青年干警“本领荒”

  针对该院人才断档、年轻干警居多且普遍存在本领恐慌等难点堵点,分党组强调学习才是克服本领恐慌的最有力途径,积极探索“套餐式、导向式、精准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组建培训团队,将“请进来”与“走上台”相结合,满足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人员对履职能力的多样化需求,建优建强青年检察人才队伍。如,邀请东西湖区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全国刑事执行检察业务标兵”王亮同志来院进行专题授课,夯实干警理论基础,交流刑执实战经验;邀请武汉市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柴斌同志分享职务犯罪案件办案经验,补足侦查监督短板;持续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青年干警案例研讨等活动,鼓励一线尖兵上台授课,开展疑难案件研讨学习。

  建好综合培养“梯台”,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干好群众工作能力,仅靠“老马识途”的老经验是不够的,要亲身深入基层贴近百姓、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政法先锋队在行动”等专项活动,该院积极将青年干警送到群众身边去锻炼,在为民办实事中强化担当作为,在一体化实战中培养综合素能,最终将经验收获切实转化到具体实践中,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和态度,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如组建“丁业士政法先锋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通过党建引领、平安建设、廉政宣教、共建共治等多种方式下沉116次,为民办实事42件,积极融入基层治理,荣获全市政法系统“枫桥式政法先锋队”称号,相关事迹被多家省、市级媒体采访报道。该团队成员均从群众工作中受益,精细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在案件办理中能积极靠前思考,实现法理情兼顾,其中3人入选湖北省刑事执行检察人才库,6人经遴选成为员额检察官。

  利用创先争优“擂台”,鼓励以赛促学、以赛促干

  院分党组支持青年干警追求自我提升,鼓励其积极参加上级院组织的各类业务竞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常态化开展岗位练兵,提供各类机会让青年干警扎扎实实锤炼基础技能和业务能力。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该院辩论队伍在武汉市院第一届“青廉思辨”辩论赛中荣获三等奖,徐曙同志荣获最佳辩手;荣运成同志荣获武汉市院第一届全市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竞赛三等奖;罗舒丹同志、陈会芳同志分别在两次全市检察机关主题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优秀奖。

  搭建理论研究“舞台”,创办《执检坐标》期刊

  该期刊目前已出版6期,以季刊形式展现,由院政治部主办、全体干警参与编撰,既记载了武汉城郊院检察事业发展的点滴,又搭建了青年干警观点展示和业务交流的平台,最终成为武汉城郊院独特的文化标识和城郊检察人的精神沃土。广大青年干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笔叙写、用心感悟,在党建研究、检察实务、理论研讨、典型案例、工作动态、法律小故事等各栏目笔耕不辍、思考不息,共发布调研文章18篇,典型案例20篇,检察故事8篇。通过《执检坐标》理论研究平台,全院干警检察调研与履职能力双提升,做到了理论研究服务检察实践、创新实践反哺理论研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责编 代琪

编审 花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