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沈青青)以数字赋能提升检察品质,用科技引领创造检察产品,武汉市检察院举行2021年度全市检察机关智慧检务轻应用作品评比。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孕育丰收的季节里,一年一度的武汉市检察机关智慧检务“轻应用”作品评比又拉开了帷幕。11月4日上午,全市检察技术英才齐聚一堂,亮出“独门绝招”交流科研经验,将智慧检务“轻应用”的创新研发成果作为一期一会的“见面礼”。
市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卫宁,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主任左大文,湖北省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处副处长陈炯,各区院、派出院分管检察技术信息化工作的院领导以及市院检察技术信息部主任余汉春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全市检察机关近三年自主研发或者联合开发的辅助办案系统、智能化业务系统及能够解决检察工作实际困难的智慧检务相关小型应用,采用PPT汇报的方式进行评选。
活动现场,各区院、派出院技术信息部门干警,从本院智慧检务“轻应用”的设计方案、演示程序和实际取得的工作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展演。
“人无难事不上访,群众的急难愁盼拖不起、等不得!”江夏区检察院“12309信访数据管理系统”急人民群众之所急,用科技提升控告申诉工作的效率;解放检察官的双脚,助力办案质效提升,汉阳区检察院“远程提讯电子签名捺印系统”打通“三远一网”的最后一公里;用影像记录奋斗历史,传承检察精神,青山区院“青检相册管理系统”从工作细微处找寻“用科技”的发力点……精彩的展示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省院检察技术信息处陈炯副处长、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张健教授、武汉爱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红玲,作为专家评委为参选作品进行专业评价打分。
在评选结果揭晓前,市院政治部副主任、干部部主任左大文宣布科技强检试点院名单,武汉市洪山、江夏、经开、汉阳、黄陂五个基层院获评全省检察机关科技强检试点院。
随后,市院检察技术信息部主任余汉春宣布获奖名单。
一等奖是江夏区人民检察院12309信访数据管理系统;二等奖是汉阳区人民检察院远程提讯电子签名捺印系统、硚口区人民检察院智检·案件智能自检系统、青山区人民检察院青检相册管理系统;三等奖是江汉区人民检察院未检强制报告平台小程序、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线索管理大数据平台、黄陂区人民检察院搜法。组织奖为洪山区人民检察院、新洲区人民检察院。
陈卫宁副检察长在会上讲话,他表示:今天的评比展示,既是一次智慧检务的通报会,也是一次建用结合的反思会,更是一次“重科技,用科技”的再动员会。院党组高度重视科技在检察工作中的应用,希望大家顺应时代发展,转变工作观念,关注新兴技术发展,自觉学习、运用、钻研新技术。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用科技”深入扎实开展,陈卫宁副检察长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广泛开展数字检务、智慧检务的学习。通过学习熟知办案中常见的技术概念,熟悉常用工具软件的全面用法,强化用科技的意识。
二是要认真落实第十五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和全省检察长会议精神,面对新阶段的全新挑战,要迅速转变工作理念、更新工作方法,更好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三是加强科技应用与检察业务的深度融合。技术信息部门要多走出实验室、深入办案组,多倾听一线办案人员对技术工作的期望和需求,以“从业务办案中来,到业务办案中去”为目标,着力解决办案中遇到的技术难点和痛点。
四是各单位司行局和政工部门,要加强科技建设经费和后勤保障,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技术人员留得住、能安心、有作为。
五是各区院党组要高度重视新时代数字检察、智慧检务工作,关心技术人员的成长进步,关注本单位智慧检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大经费投入,打造一批优质、实用、管用、好用的智慧检察产品。
把“强队伍、重基层、用科技”作为夯实检察根基的战略支撑。据介绍,武汉市检察院已连续三年举办“武汉市检察机关智慧检务轻应用作品评比”活动,全市检察系统研发各类智慧检务轻应用“小产品”三十余种,其中不乏能发挥决策参谋作用的“检察业务数据分析软件”,可扩展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的“公益诉讼随手拍”,可智能实现检务公开的“便民服务系统平台”等一系列涉及“人、事、财、物、策”各项检察管理要素的智能软件及应用程序。
紧跟科技创新与政法工作深度融合的大趋势,武汉市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部将以轻应用评比、科研技术调研以及卫星遥感与检察区块链研究为抓手,稳步推进全市检察机关智慧检务建设与应用,助力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检察工作深度融合,助推武汉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责编 代琪
编审 花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