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武汉市检察院 > 专题 > 检察之星

检察之星|杜丽华:群众的知心人

【字号:    】        时间:2022-03-03      

  本网讯(记者花耀兰 通讯员李雪 王春晓王师傅,10万元司法救助金已经打到您账上了,您查收一下。之前您询问的案件赔偿款的执行进展,我们帮您问过法院,估计这两天就能执行到位……近日,得知王师傅挂心已久的事情有了结果,武汉市硚口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杜丽华连忙拨通电话向其反馈。
  

 

  

  年前,因一起劳动纠纷案维权6年的王师傅来到该院申请监督,接待他的正是杜丽华。从检三十二年的她,在控告申诉检察岗位一干就是十五年,曾获评“全市平安建设优秀个人”“全省先进检察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办案检察官”等荣誉称号。

   

  

  回首来时路,她从一名控申新人成长为信访工作能手,一路以真心换真情,践行着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走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积怨的实干之路上。

  一场不易的蜕变之旅

  1989年,杜丽华大学毕业分配到硚口区人民检察院,从批捕、起诉、反贪等一线办案部门到控告申诉部,她的心态随着角色的转换不断发生变化。

   

  

  “以前面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我觉得检察官象征着法律权威,身上总带着凛然之气。后来接待控告申诉群众,就得像对待朋友一样去理解、倾听他们,这样才更容易被接受,更好地化解矛盾。”

  2004年第一次接访,杜丽华就碰了钉子。当时一位老人因不满反贪案办理结果来该院上访,刚进信访大厅就开始大声嚷嚷,表达不满情绪。

  老接待员请老人落座并倒上茶,慢慢向其释法说理。站在一旁的杜丽华看着老人怎么都不听劝,心急之下走到老人跟前,“我们反贪部门的同事都是依法依规办案的,您的上访理由不合理,法律规定……”话还没说完,老人已经怒不可遏,举起拐杖敲着桌子吼道:“还轮不到你这年轻人来教训我!”这弄得杜丽华很尴尬。

  事后,她认真反思整个接访过程,又虚心向老接待员请教,终于明白老人并不是非要一个结果对错,只是想排解情绪。生硬的语气,说教式说理只会让来访群众更烦躁。从此,她学会了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

  在接待因房屋继承争端多次信访的当事人徐大姐时,杜丽华一次次像朋友一样劝慰她,“徐姐姐,您的案子我们仔细研究过判决确实没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您的住房问题,就您的条件,是符合申请公租房条件的,我们可以出面为您沟通协调。您看好不好?”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帮助徐某某申请到一套公租房,解决了居无定所的问题,徐大姐十分感动,不仅息诉罢访,还时常发微信感谢和问候杜丽华。

   

  

  就这样,把上访群众当成“朋友”的原则成了杜丽华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法宝。每当信访人想留她的电话、加她微信时,她都乐于接受。如今的她,外表早已褪去锋芒,变得格外有亲和力,为了解决群众的困难,她的内心却十分坚定执着。

  一次学以致用的接待

  “大爷您别着急,就像您要买肉,却找到卖菜的摊子,哪能买得到呢?这个事情虽然不归检察院管辖,但您先说一说,看我能不能帮上忙?”很多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在检察机关的受理范围,但杜丽华总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开解他们,这是她在工作中渐渐摸索出的一套接待方法,同事都夸她是“最会讲道理”的人。

  杜丽华认准了一条,把呆板枯燥的法律规定变成有趣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群众就乐意听。因此她一有时间,就会阅读民间小故事,学习各种沟通技巧,“现在有了学习强国,学习更方便了。”杜丽华笑着说。

  在化解一起长达十年的信访积案时,她就用了这个方法。邓某和鲁某因一场借贷纠纷反目成仇,法院判邓某归还鲁某本金并支付利息。经济困难的邓某在偿还大部分债务后再无力支付利息,鲁某便占用了他唯一的房子和车子。邓某来到该院控告鲁某强占其住房,行为恶劣,请求撤销原法院民事判决。

  杜丽华通过查阅案卷,发现鲁某经济条件优越,而邓某生活拮据。为了修复关系,真正化解矛盾,她分别约见了两人,先向邓某讲明该案审判无误,不能满足其诉求,而后又约谈鲁某,希望他能退让一步,并从法律角度对他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杜丽华借用从学习强国中学习来的六尺巷的故事劝说鲁某,“你让了三尺,他也让三尺,才成就六尺巷的佳话,古人邻里之间尚且能这样大度谦让,你们本是朋友,何不退一步海阔天空,让生活更美好呢!”

  在杜丽华的不懈调解下,鲁某同意将十多万的利息降至4万元,邓某也表示接受。经公开听证,二人达成和解并当场承诺息诉罢访,这起长达十年的矛盾纠纷终于圆满化解。

  一个被深藏的诉求

  信访工作难免会遇到上访老户,接待这类群众最是考验人。上访了25年的刘某某曾是某单位工程师,多年前曾涉嫌贪污公款被检察机关调查,虽未构成犯罪,刘某某却认为自尊心受到打击,人格受到侮辱。恰逢改革开放,他便辞职下海,后经商不善导致公司破产欠下债务。他把一切境遇归结于检察机关的调查,从此四处上访要求国家赔偿,并采取各种过激行为针对检察机关,影响恶劣。

  杜丽华第一次接待他的时候,他就态度傲慢,振振有词地数落着检察机关各种不是,并拒绝和平沟通。杜丽华屡次约见他,和他释法说理,可刘某某东扯西拉,一再回避话题。一次闲聊中,他谈及到自己的前妻,流露出对前妻的愧疚。

  杜丽华思前想后,感觉闹访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于是辗转联系上刘某某的前妻,分析出刘某某的真实诉求是想把从前单位分配的福利房办证后出售,以偿还债务。

  找到矛盾根源,积怨就有化解的可能。在杜丽华的多方协调下,刘某某的心愿得以满足。听证会上,他一改曾经的态度,高度赞扬检察机关真正做到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并当场郑重签下息诉罢访承诺书。

  “信访工作说到底就是与人打交道,琢磨人是关键。建立信任,探寻他们的真实诉求,才能更高效地破解心结。”

  近三年来,杜丽华和同事们接待信访群众1890余人次,办理全国人大交办案件1件,办理全省“千案化解”案件3件,其中两件为长达20多年的信访积案,办理全市“化积案、解民忧、促和谐”专项行动案件34件,召开听证会10次

  一项显实效的化访

  2016年,杜丽华任控告申诉检察部主任。当时的信访矛盾多、化解压力大,坐堂办案并不能充分解决问题。在分管院领导的带领下,杜丽华与同事们转换思维,建立了“一转二访三机制”,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化访。一方面高度重视初访,努力把问题化解在初次释法说理时。另一方面实行带案下访,积极走出去。必要时,配合矛盾纠纷化解联动机制、预警研判机制和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协调内外部力量,共同推动矛盾积怨实质性化解。

   

  

  2010年4月,涂某某在硚口区城中村开办个体工厂,因借高利贷周转后无力偿还,工厂物资被抢走,没了经济来源。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以因涉及经济纠纷为由作出不予刑事立案决定。涂某某不清楚该向谁申请立案监督,错失了证据收集的关键时期。之后十年,生活陷入困境的涂某某和叔叔不断向各级政法机关信访。

  2019年底,叔侄二人来到硚口区检察院,杜丽华负责接待他们。因反映的问题时隔久远,真相无从查证,不符合刑事立案监督条件。但杜丽华并没有一纸文书结案,而是带案下访,与同事驱车150多公里来到涂某某的老家。经过调查核实,杜丽华认为涂某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提出为其申请国家司法救助金的建议。

  疫情期间,下沉社区执行抗疫艰巨任务的杜丽华仍在休息时间不断通过微信、电话与涂某某叔侄沟通,安抚他们情绪的同时积极宣传司法救助政策。最终,涂某某同意接受司法救助后息诉罢访。

  杜丽华将案件上报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及区委政法委,市区两级检察院联合救助涂某某5万元。随后她和同事又联系相关单位,为涂某某办理了每月600元的低保,保障其日常生活。至此,一起长达10年的信访积案得以化解。

  在杜丽华的带领下,该院5年以上的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控申科室连续届蝉联“全国文明接待室”,还被授予武汉市“示范巾帼文明岗”“学雷锋示范点”光荣称号。截至目前,该院共为61名困难群众申请司法救助金80余万元。

   

  

  如今,曾经拥挤的信访接待大厅变得安静和谐。杜丽华却没有放松脚步,她表示实干路上,将始终秉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初心,真心实意为群众解难纾困,筑牢党群连心桥,不负党也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