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岸检宣)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检察院第七党支部由政治部和未成年人检察办案组组成,通过凝聚政工部门政治引领力与未检部门司法保护力,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司法办案+综合履职+合力守护”三维未成年人检察保护模式,打造了“红色蒲公英”党建品牌和“蒲公英工作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品牌,实现了“党建红”引领“检察蓝”护航“幼苗绿”。今年9月,该品牌的创建经验获评“武汉市检察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优秀案例”。
红色领航,构建“党建+司法办案”全链条机制
一是思想铸魂强根基。严格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首学内容、必学内容。持续开展“以党的创新理论说办案、讲工作”“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念大学习大讨论”等活动,不断更新检察理念,促进高质效综合履职。
二是一岗双责促融合。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强化党建与业务融合,政治部和机关党委领导编入支部并指导工作,每年带头讲党课、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未检和政治部干警分别担任支部书记、支委及党建联络员,在履行“一岗双责”中推动融合走深走实,实现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
三是党员攻坚担先锋。建立“支委包案+党员领办”机制,将首例、新类型、典型性案件列入支委办案清单,锻造攻坚主力。在支委和党员骨干先锋带领下,支部干警办案质量过硬,多年来未发生审查起诉案件被判无罪、被改变定性的情况。
红色赋能,打造“党建+综合履职”立体化体系
一是多元救助传递党的温暖。创新“党建+司法审查”工作法,将政治标准贯穿“一案四查”(事实证据、帮教条件、救助需求、治理建议)全过程。为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二次伤害,检察官提前介入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积极推进司法救助、法律监督、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等工作。与武汉市检察院共同建立的武汉市未成年人“一站式”保护中心,集身体检查、询问取证、心理疏导、司法救助等功能为一体,促进未成年受害人综合救助。
二是法治春雨润泽成长沃土。实施“法治副校长红色工程”,36名党员干警担任江岸区71所中小学的法治副校长,每年通过线下公开课、线上视频课等多种途径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160余次,实现全区学校全覆盖。创新“点单式”普法,研发“红色法治”系列课程,获得江岸区教育局和在校师生广泛好评。同时,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的微视频《依法带娃,有你有我》、微电影《不惧未来》分别荣获平安湖北“三微”比赛一等奖和武汉市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一等奖。
三是红色基因根植幼苗心田。探索“红色资源+蓝色法治”教育模式,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走读红色江岸”等参观学习活动,培养“小小红色旅游宣讲员”为“小小法治宣传员”。依托江岸区图书馆建设红色蒲公英分馆,成立“蒲公英读书会”,通过“四季读书分享”等活动,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重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红色联动,凝聚“党建+多方协同”大保护格局
一是打造“红色成长档案”。依法积极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法律援助等特殊制度和特别程序,对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联合武汉机电工程学校和西马街司法所两处“心港湾”帮教基地按照“一人一档”进行精准帮教,实现“检察+司法+社工”综合监督与帮扶教育。
二是建立“红色保护联盟”。实行党建引领下的“检察+团区委”综合保护模式,与团区委共建“蒲公英青少年法治家园”和12355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党员专家工作室”,2024年以来帮教涉案未成年人共130余人次。联合区妇联建立“党员家庭教育指导站”,发出督促监护令、家庭教育指导通知书各77份,为相关家庭开展服务并对“问题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三是拓展“红色守护圈层”。坚持以“案件办理+综合治理”发挥党员先进性,围绕个案办理中发现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开展综合治理。多次制发检察建议对涉未成年人权益的营业性娱乐场所监督治理,针对中小学校园周边烟侵害、部分培训机构人员无教师资格等问题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履职,推动“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通过打造“红色蒲公英”党建品牌,江岸区检察院第七党支部打破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壁垒,凝聚了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大合力,近年来连续获得武汉市检察机关优秀工作团队、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武汉市巾帼文明岗、全省检察机关信息工作表现突出个人、武汉市检察机关优秀检察人员等多项团队和个人荣誉。
责编 代琪
编审 花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