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您的位置:武汉市检察院 > 专题 > 检察之星

王冰寒:双料标兵的淬炼之路

【字号:    】        时间:2025-08-19      

  本网讯(通讯员 付静宜)2025年7月31日,在全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和行政检察业务竞赛中获评“双标兵”一周后,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部副主任、检察官王冰寒在该院“闻道书社”活动中,向全院青年干警分享自己备战与竞赛的经验。讲台上的她,眉眼弯弯、柔声细语,浅笑间露出一对小虎牙,言谈中尽是八年民行工作沉淀的力量。

冰锋所向:刺穿“虚假诉讼”的面纱


  谈起职业生涯的难忘瞬间,王冰寒首先想起的是一个“无助时刻”:2021年作为助理,随金升展检察官出庭抗诉一起虚假诉讼案。 

  该案中,某公司老板操纵两家关联公司捏造债权债务关系提起民事诉讼,以获取法院判决的优先受偿权阻碍银行债权的实现。再审开庭时,原被告公司依然串通一气,并以最高法指导性案例为自己辩解。 

  “按照惯例,念完抗诉书就等着走流程。但那一次,如果检察官沉默不语,那虚假诉讼的内幕就无法揭露。”忆起当初的茫然无措,王冰寒至今如坐针毡。“幸好,检察官非常从容地向法庭申请出示证明两家公司人格高度混同的证据,并对最高法指导性案例15号的裁判要旨如数家珍,一番答辩后,原被告均陷入沉默。” 

  一场力挽狂澜的庭审答辩为王冰寒摹画出民事检察官的雷霆锋芒,也令她陷入了深深的“本领恐慌”。之后数年,她铆足了劲精进业务,就是希望有朝一日,当自己遇到棘手案件时,也能游刃有余。 

  2024年3月,王冰寒收到投诉线索,穆某(化名)涉嫌在没有取得律师执业资格的情况下违规执业,其中,在本辖区违规代理了多起民间借贷案件。为了查明真相,她前往法院首批调取了部分案卷开展调查核实。 

  经查,这批案件发生在2015年前后,原告均为某小贷公司老板柳某(化名)。借款逾期不还,柳某以个人名义起诉借款人,穆某则批量代理此类案件。原被告曾在合同中约定,律师费由债务人承担,因此柳某在每一个案件中都追索了5000至10000元不等的律师费。由于债权真实存在、证据清晰完整,这批案件柳某全部胜诉,判项中均支持了律师费。 

  但是,关于穆某代理资格的证据,却遍查不获。忍耐着案情雷同的倦怠翻查了多本卷宗后,王冰寒终于发现了一张极其模糊的律师资格证复印件,与正常律师资格证进行细节比对,其证件编号竟然少一位数。而通过司法局查询,未查到穆某律师执业资格的信息,表明其用以证明身份的律师证复印件涉嫌造假。 

  对案卷进一步细查,王冰寒还发现,某案中法院判令被告支付律师费1万元,案卷中所附的票据购买方为案外人,该票据与原案事实毫无关联!因此,不能用其证明这1万元系柳某因追索借款聘用律师产生的代理费,柳某以无关票据主张律师费用属于虚增债权。 

  随后,王冰寒询问当事人柳某、约谈穆某所持律师事务所函的律所主任,并直接向穆某展开调查。证据当前,三方均如实陈述且相互印证,证明穆某伪造律师身份且并非法律工作者,律所所函管理存在严重漏洞,且柳某从未支付过律师代理费。2024年6月26日,江汉区检察院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认为有新证据,足以推翻上述案件民事判决。当年9月,法院回复采纳检察机关的再审检察建议,并对虚构律师身份、虚增律师费等相关案件进行专项清理,案件均得到圆满解决。 

  从2021年目睹检察官实质化出庭抗诉揭露虚假诉讼真相,到如今独立肩负起监督职责,促使法院建立律师资格实质审查、诉讼费用关联性核验等长效机制,王冰寒在业务锤炼的征途上伏案深耕,终以扎实业绩攀至双料标兵,其身影既与昔日的理想标杆重合,更立为年轻干警们的奋斗榜样。 

寒玉生温:赛里木湖畔的援疆记忆


  2023年7月,当飞机降落新疆博乐阿拉山口机场,王冰寒开启了自己为期半年的援疆生活。 

  关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对她而言,从来不是悬挂于云端的抽象哲思,而是深扎于案件的具体实践。在金升展检察官的躬身示范下,她始终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宽容去对待每一起民事、行政案件当事人,秉持朴素的正义观,“即使他不了解法律、不能正确理解法律、甚至行为上存在某些瑕疵”,也不会以“法律规定就是这个样子”简单驳回监督申请,而是在办案过程中,想尽办法帮助当事人争取一些利益、以满腔善意化解矛盾纠纷,在武汉办案是如此,到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检察院工作亦是如此。 

  博乐市历史悠久,山水雄奇,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初抵博乐,语言障碍如墙,地域文化差异如壑。陌生环境里,她选择在熟悉的民行业务领域主动出击。相比江汉区院,这里民行检察案件总量更多,她参与办理了许多之前闻所未闻的案件类型,例如先予执行类案件,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得到了迅速提升。在同事们欣赏的目光中,这个来自武汉的姑娘不仅策划了全院性的“检察开放日”、组织了三次“以政治说办案”活动、更将一个个“硬骨头”案件办得干净利落。 

  2023年10月,王冰寒受理了曾某劳动争议结果监督案。曾某是第三方劳务派遣保洁员,工作时摔伤,被鉴定为工伤九级。随后,曾某申请劳动仲裁,裁决外包公司赔付赔偿金;公司不服、拒绝支付,曾某遂起诉该外包公司。 

  诉讼阶段,曾某聘请了律师代理案件。在法院组织调解过程中,外包公司拿出法律规定,指出仲裁机构多核算了九万块人民币,曾某及律师信以为真,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是,当外包公司依据调解书支付赔偿金之后,曾某才得知仲裁金额没有错,外包公司所引用的法条早已失效! 

  对此,曾某难以接受,向法院申请再审并通过信访途径,希望拿回属于自己少算的九万元赔偿金。 

  “申请人来院申请监督时情绪激动,在办公室哭诉了整整三小时。”王冰寒陷入回忆,“但是,调解协议是双方合意的一种表现,上面也并未载明法条。从法律上,我不能支持她的诉求;但从情感上,我能理解她委屈的感受。” 

  那一夜,博乐的星空格外明亮。王冰寒辗转反侧,想起了在江汉办理的很多案件,想起了曾某的眼泪和她想要的“公平”。 

  次日上班,她没有即刻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而是向一审法官、双方律师了解核实情况,与用人单位相关负责人、劳务派遣单位老板多番沟通,希望能为曾某挽回一些损失,但无功而返;随后,她又联系了院内控申部门、残联、红十字会,也因为不符合救助条件而未能成行。 

  难道就这样放弃吗?王冰寒思前想后,决定抓住问题本源,找曾某律师再沟通一次。这次,她紧扣律师代理劳动争议案件业务不熟练、错将失效法条当作有效法条致被代理人利益受损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博弈,成功促使该律师主动返还全部代理费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曾某的损失。 

  2023年12月,为了彻底化解矛盾,王冰寒主持对该案进行公开听证,邀请人民监督员发表监督意见,进一步释法说理,最终劝服曾某当场撤回监督申请。“这一场听证,院里许多同事过来观摩旁听,我全程按照规范程序推进,对自己的业务能力也是一种历练。”王冰寒说。 

  “援疆不仅是专业输出,更是灵魂洗礼。”经历了天山风雪的淬炼和赛里木湖的滋养,王冰寒的人生宽度与广度仿佛一下就打开了。如今,博乐的风雪与星辰只存于记忆,但那一段时间的收获远比付出更多。在她的办公室,至今珍藏着来自新疆同事们的临别礼物,而她的手机里,那些可爱的笑脸还会时不时地亮起。援疆经历留给她的岂止书签与相片?更是重塑着她的职业生命:在每一个平凡岗位的褶皱深处,看见星火燎原的可能。 

破冰成川:数据星河里的春汛


  2022年,数字检察战略从局部试点正式转向全国检察机关规模化应用。彼时的王冰寒不曾知晓,自己即将成为江汉区检察院首个“吃螃蟹”的人。 

  同年11月,她如往常一样,利用“企查查”公开的企业信息,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披露的本辖区行政非诉执行案件涉案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交叉比对,发现拖欠农民工血汗钱被裁定强制执行的某建筑公司,工商信息竟然神秘“注销”。 

  “这种交叉比对,本质就是数据碰撞。只是人工摸排凭眼力,而大数据模型靠算力,自然更胜一筹。”王冰寒最初的想法,是希望有一种辅助办案工具,能自动比对企业注销时间与法律文书关键节点进行数据筛查与线索摸排。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问世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给了她启迪。 

  虽然没有任何技术背景,甚至对EXCEL表格的使用都不算精通,但凭着一股肯钻研的执拗,王冰寒边办案边琢磨,就这样单枪匹马杀进了模型自主研发的赛道。 

  好在,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了进来:本院技术部门的支持让模型初见雏形;市院与省院的重视则让“违规注销工商登记及致司法、执法不当法律监督模型”持续优化并迅速推广。当模型正式上线,首批便推动武汉市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行政监督案件60余件,王冰寒当初的设想,一步步变为了现实。 

  援疆期间,她和研发团队隔着3700公里距离、两小时时差,仍不间断地攻克技术难题、调整模型架构。当模型获评湖北省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十佳模型”的喜讯传来,王冰寒恰好圆满完成援疆使命、满载而归。 

  2024年对王冰寒而言,是模型推广年。“研发是对自我知识储备的梳理与完善,而推广则是对复杂应用场景的各个击破,其实难度更大。”为了备战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推广活动,江汉区检察院成立了推广团队,技术部门负责数据服务,王冰寒则带着两名队员通过各种方式“毛遂自荐”。 

  “每天都要接打上百个电话,能顺利联系到几十家检察院民行部门,最终可能只有几家有意愿应用。结果手机电话功能使用频繁,被运营商判定为‘涉诈账户’,停止了服务。”王冰寒笑道,“为了推广,我们还印制宣传册、在网上发帖等等,各种办法都想尽了。” 

  为了让各地民行检察官们用得上、用得好,王冰寒还化身“客服”,全天候提供业务答疑服务。当应用院遇到疑难案件,她总是第一时间响应,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多维度分析,协助应用院精准把握案件关键问题,明确监督方向和重点。这份执着终于换来了丰厚回报:2024年11月,该模型单月推广突破300家检察院,最终在全国推广活动中获评“模型推广优胜提名检察院”。 

  2025年夏天,经历四天五轮激烈角逐,当“民事检察业务标兵”和“行政检察业务标兵”两项桂冠同时落在王冰寒肩头时,掌声如潮水般漫过会场。这掌声,是对她赛场上精准点破监督要点的认可、是对她听证环节温情释法的赞许、更是对她“跨域作战”精彩表现的肯定。 

  对她而言,赛场上的每一份沉着应对,无不是八年民行路上,那些深夜卷宗前的凝思、千里援疆时的淬炼、数据星河中的求索日复一日凝结成的光。“双料标兵”是荣誉的注脚,更是催征的号角,激励她向着更高层级的竞赛冲锋,以更璀璨的星芒照亮前路,蓄势生长,春山可望。

责编 代琪

编审 花耀兰